365bet官方博客·吕梁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365bet官方博客 > 新闻中心 > 中阳新闻 >

大写山村巨变——记中阳县武家庄镇郝家圪塔村党支部书记赵水考

2016-12-12 10:06来源:吕梁日报

  □本报记者任昱阮兴时

  “郝家圪塔地理差,村子坐落圪塔下,山梁洼地没收成,再好不超二百斤,辛辛苦苦干一年,肚子很难往饱填。”20年前,郝家圪塔穷得是“赫赫有名”。山高沟深,交通不便,村民居住的是茅草房、破窑洞,是一个无固定收入的纯农业村,正如歌谣所唱,真正一穷二白。

  中秋时节,记者驱车从市区出发,一路盘山上行,用了近三个小时抵达中阳县武家庄镇郝家圪塔村。一进村,映入眼帘的是与歌谣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清一色的白墙青瓦农家院落排列整齐,宽阔平整的硬化路将家家户户连在一起,村后,郁郁葱葱的万亩核桃林海微风轻拂,沉甸甸的核桃迎风摇曳,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这样巨大的变化要得益于一个人——郝家圪塔村党支部书记赵水考。

  几经打听,记者来到赵水考家中。只见他个头不高,身材瘦弱,走路的时候一条腿有些跛,大概因为多年的病痛和连日忙碌,他显得有些疲惫。交谈中,记者得知,原来赵水考是一位患有先天“脊椎空洞”,做过9个多小时大手术的病人。任何初见他的人都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身躯中,竟蕴藏着无穷大的能量。

  赵水考面对的,不仅是压在郝家圪塔村民头上的贫困“大山”,更是根植于村民心中落后的观念。“要致富,先种树。”赵水考作出了一个造福子孙、获益长远的决定

  九十年代初,赵水考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1992年,他所在的供销社系统改革后,在乡镇所在地办起了百货综合商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1998年,郝家圪塔村委换届,一年换了三任支书,两委班子处于瘫痪状态,村里工作无法开展。乡里领导和郝家圪塔村民强烈呼吁赵水考回村担任支部书记。在村民热切的期盼下,赵水考不顾妻子和亲人的强烈反对,放弃了年收入5万元的百货商店,毅然回到老家接过了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当时,展现在赵水考眼前的郝家圪塔,是这样一幅凋敝的景象:食不果腹、屋不挡风、地不产粮、山不长树,欠债20万元。这些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了赵水考瘦弱的身躯上,他捏紧了拳头,决心带着全村人与条件恶劣的自然、与山山洼洼的土地、与祖祖辈辈的贫穷斗上一斗!

  当上村支书的第一天,赵水考从家中拿出5万元积蓄,还了村中的债务。从此,赵水考带着村民拉开了郝家圪塔决战贫困的大幕。

  郝家圪塔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赵水考把大家召集起来,他说:“要想拔掉穷根,就得种核桃树,只要有了靠得住的产业,才能真正脱贫致富。”

  很多村民不同意:“都去种树了,谁来种庄稼?没有庄稼了,饭都吃不饱。”“种树要多少年才能有效益,白费力气!”“好人都干不成,他一个残疾人,能有多大能耐?”

  “大家要把眼光放长远,现在虽然辛苦,但有了核桃树,过不了几年我们一定会有钱花,有衣穿,有饭吃。”赵水考挨家挨户登门拜访,一次又一次地劝说村民。“没有产业,郝家圪塔就没出路啊!”这是他对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认准了就要坚持,这是赵水考的作风。经过不懈的劝说和努力,2000年,在赵水考的带领下,村民们终于扛着锄头、抬着树苗,爬上山坡,十多年时间,种下了5940亩核桃林。

  林子越来越茂密,赵水考在山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从种下第一株核桃树那天起,赵水考就定下了村规民约:不得私自砍伐树木。可有些村民还是对赵水考的工作不理解,白天辛苦种的树,村民们晚上偷偷的挖,一些胆小的村民,把核桃树的根部弄断。看着被毁的苗木,赵水考不动手,不争吵,一家一户耐心说理,甚至半夜守在林子里。

  好不容易发动群众栽了树,结果项目资金出现了问题。2008年,由于种种原因上级的资金没有全额到位,村委为此欠下苗木款和村民人工费25万元。到了年底,债主催债,干部着急,赵水考说:“无论如何,这五万多株核桃树栽进了村民的地里,是功在千秋的大事。欠下的债咱慢慢还。”他说服妻子拿出家里的3万元积蓄,又跟两个儿子借了3万元,在社会上贷了5万元,开了村里的债务。

  眼看家里快揭不开锅了,妻子高秋香忍不住着急:“栽树要什么时候才有收成,你拿着自己的钱填村里的窟窿,什么时候才是个底?你不管自己的身体和孩子们了吗,家里太苦了!”

  赵水考总是温和地笑笑:“该给的钱一定要给大家,不能让群众说共产党的干部说话不算话,苦过这段就好了,有福慢慢享嘛。”

  正是赵水考十年如一日的奉献和坚守,换来了福泽后代的山清水秀。如今,被他精心呵护的树林,不仅涵养了一方水土,还产生了人均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赵水考所说的“福”,郝家圪塔的百姓们享到了。

  他带领村民建设新村,却没要一亩地,他为的不是显赫政绩,而是郝家圪塔的美好未来。20年间郝家圪塔旧貌换新颜,就是对支书赵水考所作功绩最真实的写照

  郝家圪塔村山靠山,沟连沟,地理条件非常恶劣,为了改变村民的居住条件,2007年,赵水考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在村前的一片河湾上打造地基,建设新村。工程还没启动,各种问题就接踵而来。有人小声嘟囔“这沟荒了几辈子,你能整平?”还有人怕破了村里的风水,偷偷损坏机械,闹得工程队没法干,机械队要搬走。还有搬迁户的问题,原有土地树木补偿、土地调换、工程投资等一系列问题。

  “是好事,再难也要办。”赵水考说。他带领“两委”干部熬半夜、做计划、定方案。请不起设计师,就自己绘图。为了筹集资金,赵水考一遍又一遍穿梭于县、乡政府,终于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企业的支持帮扶。

  资金不够,赵水考就自己垫资租了台推土机,挖掘机和农用车的轰鸣惊醒沉睡的大山,村里的老老少少挖山垫沟,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硬是造出了几十亩平展展的移民房宅基地。2007年投入65万元,搬山造地45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地基保障,当年农民自筹150万元建房30套;2009年借助扶贫移民项目,国家投资37万元,农民自筹37万元建房15套;2011年,又争取生态移民项目,国建投资100万元,村民自筹120万元建房40套。三次共建房85套,安置移民420人。

  “这么大的工程,说出来都不敢相信是个残疾人带头干出来的。”提起赵水考,村里没有一个人不竖大拇指。

  在村委办公室,记者注意到了这样一份档案:一幅4米多长的施工图。赵水考说,这是当年实施户通道路工程时,为了节省图纸设计费,自己一笔一划手工绘制的。抚摸着这幅图纸,赵水考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仿佛回到了当年从村头跑到村尾,一户一户地实地丈量的岁月。

  移民房建好了,大家都分到了满意的新房,唯独赵水考没有挑。赵水考说:“别人不要的,我要。我当干部,不为钱,不为利,不多要村里的一草一木,我有的就是一腔回报父老,建设家乡的赤诚。”

  赵水考说他有句喜欢的格言: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当书记十多年来,他亲自手写的各种档案就有800多万字,装满了350个档案盒。

  如今,郝家圪塔通村公路车来车往,宽敞的健身广场聚集着休闲的村民,漂亮的村集体活动场所矗立在村中央;如今,移民户家家住上了88平方米的新居,下辖的5个自然村都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如今,山上是一片绿油油的核桃林钱仓,山底是一片平展展的农居新村,漫山遍野都蕴藏着父老乡亲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生活新希望。

  “只要我有一口饭,就要让郝家圪塔的贫困家庭都能吃上一口。”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赵水考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财产,却是子孙为人处世的榜样

  赵水考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经历了社会最为艰苦的生活岁月,锻造了他布衣疏食、节俭躬行的良好作风。    他从没想过要离开家乡、进城居住,从不把自己凌驾于普通群众之上,十几年未曾饮过酒;吃烟不求好、只说有;穿衣只说暖、不讲究;出门公事私事住宿不进宾馆、吃饭不进菜馆,包括妻子在内从没出门旅游过一次。在参加全国“五一”劳模表彰时才去过北京,在“职工之家”住了一夜,近距离看到了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    回村十八载,赵水考大大小小为村办了二百多件实事,事事都在百姓的心坎上。连续八年,郝家圪塔都被评为五星级农村党支部、红旗党支部,连续几次换届,赵水考都全票当选。    长期的劳累让老赵的身体吃不消了,2015年腊月,赵水考病倒了。家人和亲戚都劝他去省城住院治疗,赵水考想到村里还有未还清的债务,拒绝了,在当地一家私人医院一住就是57天。

  腊月二十七,还有三天就是除夕,赵水考叫来了村干部乔德明。他将住院期间亲戚朋友探望的钱交给乔德明,嘱咐他说:“除去开村里的债,剩下的分给村里的贫困户,让他们安心过年。”赵水考说:“这个年虽然在医院过的,但是心里舒坦。”

  “老赵是个大好人!”在郝家圪塔,提起赵水考,几乎人人都这么说。村民们不会用华丽的辞藻,只能用一个“好”字表达他们的赞誉。

  这个“好”字,正是对一位村支书、一位共产党员的最高评价。

  “我们是共产党员家庭,凡事都要带头。”这是孩子们对父亲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孩子们眼里,父亲一生做事光明磊落,不允许自己家人占村里一点便宜。赵水考说:“当村干部,要为群众着想,不要占村里的便宜。一定要做得清正廉洁,不能贪污挪用一分公款,更不能用自己的关系办私事!”

  妻子高秋香说,赵水考“倔”了一辈子:他不顾反对,把自己家的钱都拿给集体花;他不顾家庭,村里分钱他不领一分;他不分日夜,在山上植树造林山下建设新村;他不管孩子,对自家儿孙照顾得很少;他不管身体,病重的时候,还要为村里的大小事操心,谁都劝不住——就是这么一个倔老头。“我不后悔嫁给他,只可惜他没有多享到福。”

  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