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方博客·吕梁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365bet官方博客 > 新闻中心 > 方山新闻 >

方山县多元化模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破零”

2017-09-11 08:50来源:吕梁日报

  本报讯 9月1日,笔者来到方山县麻地会乡后则沟村就“后则沟模式”进行采访。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冯海虎介绍:“2016年以来,后则沟村通过股份制经营,打造农村支柱产业,利用退耕坡地种植经济林及林下中药材,厚植集体经济根基,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支撑贫困户稳定脱贫,取得初步成效。这一成功经验,被方山县委、县政府概括为‘后则沟模式’。”该村贫困户刘玉文,拿着合作社颁发的股权证书,高兴地向笔者介绍道,“我们家有三口人,2亩地,合作社给每人免费配2股,每亩土地换取2股,所以我们家共计10股。去年我通过参加栽植经济林还领到了1350元工资。”

  去年以来,方山县本着“自愿共赢、精准施策、先行先试”的原则,着力在重点农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试点,力争提供可复制、能推广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桥沟”模式、“后则沟”模式、“光伏”模式等三种典型模式。

  “桥沟”模式。即:将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转为村集体和贫困户持有的资本金,折股量化到村到户到人,村集体依托产业成立经营主体,充分利用闲置的集体资产、资本和各类资金,带动贫困户以资源、资金、劳力入股,各类要素折股量化,按股分红,获得收益。据了解,桥沟村全方位、高标准规划整村脱贫路径,逐步探索出“集体主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经营模式。村委将扶贫类资金转化为贫困户的股权股金,整合资金200万元和土地140亩发展集体主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按股比分配收益。在采访现场,该村党支部书记郭志清为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桥沟村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整合150万元新建反季节蔬菜大棚11个,其中北京理工大学援助资金50万元、县财政补贴资金34万元、村集体土地流转金22万元转化为村集体股权,占股70%;非贫困户自筹资金22万元和贫困户扶贫资金22万元转化为农户股权,占股30%。实现蔬菜销售收入33万元,60%归种棚户所有,40%按股权分配。每年可为22户农民增加收入25万元,带动11户35人脱贫;增加集体收益6万元,用于村级公益事业。”

  “后则沟”模式。即:按照“村集体主导、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参与、全民投入、按股分红”的原则,由村集体主导、村两委班子主干发起,吸纳村两委班子成员组建成立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整合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村集体机动地及农民经营的土地,将整合后的资产转交给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经营。合作社接管村集体整合的资产,发展1000亩红山楂经济林及林下黑枸杞、柴胡等中药材种植,收益由合作社统一按比例进行提成分配,其中:村集体占80%,合作社占20%。按照“农户土地入股、贫困人口免费配股、非贫困人口现金入股”的方式,将村集体整合资产量化为5000股,其中村集体占股1158股,占比23%;所有贫困户(186户)免费配股1016股(70周岁以上每人3股,70周岁以下每人2股),占比20%;土地股2000股(每亩土地折算2股),占比40%;非贫困户(129户)股826股(每人限购2股,每股150元),占比17%。同时,优先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管理、运营等工作获得工资性报酬。“项目投产达效后,贫困户户均每年约可增加收入2688元,村集体每年约可增加37万元。”后则沟村党支部书记冯海虎如是说。

  “光伏”模式。即:与山西晋能、中金国泰合作,采取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运营维护、统一结算分配、提升综合利用效率的“三统一、一提升”模式,按照村级分布式、村级集中式、大型地面站3种形式,全面铺开10个100千瓦、1个220千瓦、峪口镇400千瓦、刘家庄18兆瓦、袁家甲13.53兆瓦、大武镇35兆瓦电站等光伏电站建设,总投资5.5亿元,规划建设装机总容量68.15兆瓦。根据《方山县光伏扶贫资产性收益分配方案》,电站纯收益的30%用于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70%用于深度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以积翠乡刘家庄村18兆瓦光伏电站为例,经测算,按照年均利用光照时间1300小时计算,年均收益2373.2万元,可使全县63个贫困村集体年均可收入7.9万元,3166户、7068名深度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1650元。”采访中,方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扶贫办主任崔云生为笔者又算了一笔账。(肖继旺张少为吕鹏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