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方博客·吕梁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365bet官方博客 > 各地新闻 > 离石新闻 >

脱贫攻坚路上的奋进 ——离石区西属巴街道许家山旱作蔬菜采摘基地发展侧记

2018-07-06 09:12来源:吕梁日报

  盛夏的七月,走进离石区西属巴街道许家山旱作蔬菜采摘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绿油油的田园画卷。村民的房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翠绿群山的环抱之中,目光所及之处是满山遍野的蔬菜作物,村子中央的小广场前矗立着一块巨型广告牌,上面赫然写着“许家山旱作蔬菜采摘基地”几个大字,拟人化的卡通土豆、西红柿、红辣椒张开双臂,满脸笑容地迎接着八方宾朋。正在菜地里忙活的村民们不时地互相吆喝几声,聊一聊各自的蔬菜长势情况,彼此交流分享着种植经验,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悠悠的山谷中。你或许想不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去年仅蔬菜收入达50多万元,对于一个传统的纯农业村来说,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是许家山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创新脱贫攻坚思路,精准脱贫攻坚措施,推进脱贫攻坚实效,通过打造旱作蔬菜采摘基地,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的成果。脱贫攻坚,改变了贫困村的原始面貌,扶起了村民的致富精气神,增强了村集体创新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自信心。

  优化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使群众尽快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2017年许家山村进行了大胆尝试,成立了众富种植合作社,向贫困户流转了20亩土地,开创了蔬菜种植农事体验园,采用“合作社+农户+地主”的运营模式,将每块农田以1分地为单位向市民租种,雇佣贫困户中的种植能手进行日常种植管理,这样既能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又能增加务工收入。通过一年的精心管理和运行,许家山蔬菜种植农事体验园第一年就创造了5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在打赢打胜脱贫攻坚的征程上首战告捷,在离石本地打响了品牌。

  “虽然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运营管理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与我们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有直接关系。”村支书白在德介绍说,尝试“合作社+农户+地主”的运营模式把许家山的蔬菜采摘基地搞活了,可是市民们租种的菜地里蔬菜种类多、数量少,种植上存在着栽培、浇水、施肥、采摘时间不一导致管理难的问题,极易造成死苗、坐果率低,如果发生病虫害还会引起交叉感染,增加防治难度,使有限的土地不能产生最大化的效益。

  “今年我们转换了经营模式,将20亩土地分片分区种植,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管理,细化为西红柿区、豆角区、黄瓜区、西瓜区、甜瓜区等,在育苗、栽培、浇水、施肥等各个环节上统一进行科学管理,使受制于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缺乏竞争力等因素导致的发展‘瓶颈’迎刃而解。”白在德介绍说,去年每株西红柿的平均单产约7斤,产量最高的一株西红柿达到13斤,单颗西红柿最高重达1.8斤。“今年,我们的旱作蔬菜采摘基地在贫困户的积极参与下已经扩大到120亩,即使产量、价格按保守预计,我们采摘基地的创收破百万已不成问题。”白在德自信地说。

  瞄准思想“靶心”转变脱贫观念

  “西红柿必须间作,每一个侧支开五朵花就太多了,要打掐到剩两朵。”今年60岁的李天保是许家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见到他时他正忙着为西红柿苗打叉掐尖。“去年我在采摘园内帮忙种植蔬菜,亲眼目睹了采摘园的成长过程,可观的种植收益让我不能不心动,今年我自己也种了5亩菜。”李天保说,过去他总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能挣点打工钱已经不错了。看着其他村民通过种植蔬菜增加了经济收入,他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想法保守落后。“以前种一亩玉米即使收成好也才能卖1000元左右,现在种植蔬菜一亩年收入至少在4000-5000元左右。”

  “我们一个总口接三个分口水管,哪块地需要浇水就把总口安到对应的分管上,我们叫半自动化管理,其实这是一种土办法。”双手沾满泥土的李天保边说边把水管从一个支管上拔下来迅速安到并排的另一个支管上。老李介绍说,浇地用的水从山顶上高位水池的总管引下来,再分流到各个地块,每个地块又有支管,最后从支管引流到滴灌管内。“今年我种的西葫芦已经卖完了,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西红柿上。”忙活的李天保额头上已渗出汗珠,但黝黑的脸上难掩心中的喜悦。

  村委主任李荣贵介绍说,采摘基地一亩蔬菜年收入至少在4000-5000元左右,仅种植西红柿每亩年收入就可达5000元-8000元。去年试种了少量的秋葵,按每斤10元的价格售出后,村民们都对这样的高价感到惊讶。“我们要改变过去群众面对脱贫信心不足、消极被动、懒惰依赖、徘徊观望的思想和心态,用事实来说话,让贫困户由‘让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激发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让群众认识到扶贫不扶懒、致富靠勤。如果在生产劳动中遇到了困难,村委都会想办法帮助解决,让贫困群众真正参与到采摘基地的运营中,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来带动贫困户增收。今年李天保也种了400株秋葵,没想到他人老不服老,我们村像老李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我们对发展采摘基地更有信心了。”李荣贵如是说。

  试点示范先行辐射成效显著

  “我区市场上供应的蔬菜大部分靠外运,发展本地蔬菜市场很广阔。去年,合作社分别对西红柿、豆角、西葫芦等大众蔬菜试种了不同的优种苗,产量和效益都有提升。今年许多村民已经种上了这些品种,我们在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上先搞试验田,把种植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后再进行推广,群众会更容易接受。今年我们又引进了新优品种试种,在种植大众蔬菜的基础上,增加了秋葵、大蒜、西兰花等品种,在丰富种植种类的同时,提高产出效益。现在,绝大部分贫困户已参与到采摘种植中来,全村的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80亩扩大到了120亩。村民们得到实惠,发展采摘基地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村支书白在德介绍说。

  “为了保证绿色无公害质量,我们联系了养鸡场,基地内全部用的是上好的鸡粪。我们还根据种植需求,不定时请区农委的专家为村民实地讲解种植技术,以保证高产率。去年蔬菜的产量达20万斤,约2/3是顾客上门购买或打电话预订。以前我们村的吃水都要到山底下的深沟去挑水,一个小时才能挑回一担水。现在我们村有了深井,水管已全部铺进村,修建了5个高位水池,用水不成问题了,种植蔬菜有了充足的水源保障。村里为每户村民在地埂上都竖起了醒目的提示牌,上面写着联系电话。现在我们正在拓宽通村公路,硬化已接近尾声。我们的村发展大有希望,我们信心百倍。”村委主任李荣贵坚定的态度溢于言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在,许家山村慕名而来的市民们络绎不绝,车水马龙的景象已是常态。在打赢脱贫攻坚的征程上,许家山村主动作为,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在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图为菜农在采摘西葫芦,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