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岚州答卷——岚县多点发力攻克深度贫困纪实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并作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犹如指路明灯,指引着岚县人民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牢记嘱托、不忘初心,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一年来,岚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稳增收、健康扶贫保重点、政策扶贫兜底线、教育培训提技能、易地搬迁拔穷根、生态扶贫可持续……一系列脱贫政策举措的实施,让岚州大地焕发出新的活力,处处充满了生机和希望。35个贫困村退出,4909户14511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6%,这是岚县人民向习总书记交出的脱贫答卷。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产业扶贫作为该县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和长久之计,为全县的脱贫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脱贫攻坚进程的加快,岚县更是集聚各方智慧,不断探索实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走出了一条兴产业助脱贫的致富之路。尤其是近日来,随着涉及167个行政村、249个产业项目、惠及523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1.38亿产业扶贫资金的持续下拨,岚县一个个惠民产业项目更是犹如被按下快进键,迈上平稳快速发展轨道。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传统产业项目规模扩大、提档升级、开花结果,光伏、电商、金融等新兴扶贫业态发展势头良好,带动效益日趋明显,为全县2.1万贫困人口打造出更多稳定脱贫的新路子,奠定了岚县实现2018年脱贫摘帽的坚实基础。
重特色 强基础 农牧产业高质发展
立足于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岚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以马铃薯为主,畜牧养殖、小杂粮种植加工、中药材种植、食用菌种植为辅的多产业扶贫体系。尤其是在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方面,岚县紧紧围绕“户有半亩原种保优种、户均一亩一级种保增收、人均一亩绿色薯保脱贫”的思路,精准安排马铃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发展了原种繁育基地、一级种薯繁育基地、有机马铃薯基地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并对使用一级种生产商品薯的薯农予以补贴,目前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年产鲜食薯40万吨以上,成为名副其实“山西马铃薯第一县”。同时该县还扶持村委或新型经营主体兴建薯窖,运用贫困户入股建设或免费入窖储藏的方式实现错峰销售,增加收入。
作为马铃薯主产区的岚县河口乡,近几年这儿的薯农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在政府扶持下,该乡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万亩土豆花海。每到七八九月,土豆花竞相开放,岚山秀水,银装素裹,芳香四溢,原生态的乡村美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每年该景区接待游客达20万人以上。除此之外,岚县还依托独特的土豆美食文化,成立了马铃薯主粮化推进团队、土豆宴研发营销团队,注册了“土豆宴”商标品牌,培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岚县土豆系列美食。“土豆种—土豆花—土豆—土豆宴”全产业链助推马铃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岚县最广泛的增收致富渠道。
在马铃薯产业唱主角的同时,岚县其他农牧产业也不甘落后,旱地渗水地膜覆盖谷子、食用菌、中药材、肉羊肉牛养殖……一系列特色产业犹如基石,夯实了岚县脱贫攻坚的基础。
新思路 绿意浓 生态产业创新崛起
“就恋这一把把黄土,就盼有一座座青山。就盼有一层层绿,就盼有一汪汪泉……”一首歌曲《就恋这把土》道尽了生态脆弱区人民对绿意的渴望,说出了土地贫瘠区农民的心声,而这也曾是岚县发展的“痛点”。但随着近年来大量生态造林产业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黄土高坡被披上了“绿装”,喜人的绿意不仅改善了当地自然环境,也让当地农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以吸纳贫困户33户87人的森生财造林合作社为例,2016年,该社承接了镇里1350亩的造林工程。造林结束后,15万株苗木销售一空,参加合作社的贫困人口也赚取劳务费49万余元,平均每人收入5000元。从2016年进行试点的合作造林到购买式造林、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和林业资产收益造林扶贫试点,一步步走来,岚县林地面积在增多,贫困户受益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02个,覆盖了12个乡镇121个村1751户贫困户5155名贫困人口。
为帮助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岚县还创新造林方式,引进了沙棘、板蓝根等作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林果经济,不断提高林业经济收益。“你可别小瞧这些沙棘苗,这是我们专门从内蒙古引进的中蒙杂交杂雌1号,(下转4版) (上接1版)这一品种可突破岚县无霜期短、晚霜冻花冻果的气候制约,做到三年初挂果,五年进入盛果期,初步预测亩产沙棘果可达1000-1500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每吨8000元计算,每亩最低收入8000元。”站在王狮乡蛤蟆神村万亩沙棘基地,该基地负责人郭茂林对沙棘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除此之外,岚县还与北京仟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合作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真正将“绿水青山”打造成群众增收脱贫的“金山银山”。
多举措 广联结 扶贫产业做大做强
产业是贫困地区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依托,更是长期稳定脱贫的保证。2018年,是岚县脱贫摘帽的收官之年,一批建成达效的大项目、好项目逐渐发挥出强大的带动效应。日前,建成并网的30兆瓦光伏扶贫集中式电站和4兆瓦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可带动2000户深度贫困人口户均增收3000元;组建电商服务中心和电商孵化产业园,发展农村电商体验店198个,直接和间接服务贫困户约300人;与信用联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慧融村镇银行、建设银行合作,完成6300万元贴息贷款金融扶贫工作;建设岚县土豆宴全国推广总部基地,在全国开办连锁店、特约加盟店、适合夫妻经营的小型化和标准化品牌店,培养更多“岚县土豆宴”厨师厨娘,助推“岚县土豆宴”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县域经济的提质增效,如何将这一发展优势转化为脱贫动力,岚县创新举措,进行了积极探索。实施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订单+贫困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上明乡官桥村就是这些经营模式的受益者,依托岚县源泉种植专业合作社,该村村委将整村脱贫项目扶持资金33.2万元入股,通过土地流转,建设了2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蔬菜、糯玉米、地膜土豆、地膜谷子等高产高效农业,收益按照村委、合作社、流转土地贫困户2:2:6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参与、产业化发展”的扶贫新模式,带动了全村142户贫困户342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致富;而顺会乡祥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则是积极探索“村委+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将扶贫专项资金折股量化到村集体和所有贫困户,实现“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一举解决贫困户脱贫和村集体收入破零的难题;王狮乡史家庄村通过不断的探索,成功实践了“政府牵头、银行支持、企业实施、贫困户参股分红”的生猪养殖模式,覆盖贫困户106户296人,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村集体获年分红3万元……产业发展提质、群众收益倍增,岚县将贫困户利益紧紧联结在产业发展链条上,变输血为造血,带动越来越多贫困户走上长期脱贫、持续致富道路。
相关阅读:
- 市经信委在石楼县小蒜镇召开精准脱贫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2018-07-23
- 临县农信社:甘当金融助力精准脱贫主力军2018-07-23
- 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扶贫“铁军” ——中阳钢铁有限公司助力脱贫2018-07-23
- 我市召开“重点信访问题百日攻坚”动员会2018-07-22
- 李正印在临县调研时指出 深化扫黑除恶 抓好信访稳定 为脱贫攻坚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