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方博客·吕梁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365bet官方博客 > 资讯中心 > 教育新闻 >

汶川地震后医学救援能力进步 灾害教育待普及

2018-05-08 00:31来源:综合编辑

汶川地震后医学救援能力进步 灾害教育待普及

  参加2018年中国·国际第16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暨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中,与会者认真听讲。 本报记者杨树摄

  医学救援 进步写在10年间

  汶川特大地震后,医学救援领域发生了什么改变?在蓉召开的两场医学论坛上中外专家畅言——

  焦点

  “除了缅怀和感恩,我们还应该用什么去面对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5月5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四川大学华西紧急医学救援国际高峰论坛上,央视资深媒体人、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白岩松,向与会专家抛出这个问题。随后他自问自答:应该用更多的进步来面对。

  每一次创伤,都意味着进步。这是医疗人的共识。汶川特大地震10年,灾难医学救援领域发生了什么改变?取得了哪些进步?5月5日,2018年中国·国际第16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暨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四川大学华西紧急医学救援国际高峰论坛同时在成都举行,两场论坛上,医疗界的专家们展开了热议。

  刘惠鑫 本报记者刘佳

汶川地震后医学救援能力进步 灾害教育待普及

  进步

  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5日凌晨,白岩松到达成都后听到的第一个消息是,华西医院的国际应急医疗队,正在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应急医疗队认证评估,如果通过,将成为中国第三支国际应急医疗队。

  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医疗界将在国际上承担更多的应急医疗任务,更意味着中国应急救援能力和标准的提升。

  10年前的情景,让参与那场救援的医疗界人士记忆犹新。“汶川特大地震在带来艰难险阻的同时,也促进了紧急医学救援管理和专业的发展,是紧急医学救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许树强介绍,“在汶川医学救援中,我们总结出‘前后方、军警地一体化’等经验启示,为今后几年紧急医学救援能力的快速提升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围绕现场检伤分类救治、伤员快速安全转移和医院批量收治;落实“四集中”救治,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伤员、集中救治……都是汶川特大地震10年来紧急医学救援的经验。

  随着国家应急管理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和建立,10年来,全国医疗界都在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而努力。“在一次次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中国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及时改进,紧急医学救援体系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许树强说。

  力量

  灾害教育待普及,中国灾难医学需要更多人才储备

  “在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某些煤矿医院的医生因擅长矿难救援,到了现场迅速投身医疗救治。而有些大医院的医生,在断水断电、缺医少药的灾区竟有些不知所措。”亲身经历救灾现场,让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感到,只有尽快向所有医护人员普及培训灾难现场救援技能,才能填补中国灾难医学的空白。

  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灾难医学”开始进入社会和医务界的视野。2008年9月,中国高校首个灾难医学系在同济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刘中民担任系主任。2011年12月,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在上海成立,并陆续组建地震、火灾、水灾、爆炸、科普等多个学组,为中国灾难医学的起步打下人才储备基础。

  但是,灾难救援仅靠专业人才并不够。“50%-95%的瓦砾下的幸存者,是由家属、邻居、志愿者及非专业救援人员救出的。”世界灾难和急救医学协会理事长科比·佩雷格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么多的专业队伍来搜救所有坍塌的建筑,但16-18岁的学生人数则有很多,通过简单的一日培训课程,提高这些学生的灾难救援能力,就可能救活上千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认为,国内灾害教育普遍缺乏,很多人防灾减灾和安全意识不强。在总结国内外灾害教育的成功经验后,谢和平认为,有效的灾害教育应该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强,内容覆盖面广、主题多样、职责分明、方式多样化人性化、法律支持体系完善等特征,“这也应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推广

  医学救援的汶川经验走出国门,得到应用验证和提升

  “汶川特大地震之前,我国对灾后疫情没有标准。当时我们想尽办法寻找唐山地震后是怎么防疫的,都没有找到。”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说,众多顶级专家一起,就此开展了海量调查研究,“对灾后大疫的内涵、地域与时间范围、数量与影响指标进行了定义,首次科学量化了灾后无大疫的标准。”

  2015年,汶川经验在赴尼泊尔驰援中得到有效实施。“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伍除了巡诊和救治伤员,还为当地培训了1000多名军地公共卫生技术骨干,特别是协助制定了11个灾后防病技术方案……这是紧急医学救援援外历史上的一次开创。”许树强说。

  事实上,在走出国门之前,汶川经验已经在玉树、芦山等地震灾区得到应用、验证、校准和提升。

  芦山地震灾区按照汶川经验,强化群众参与、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监督检查,科学规范开展消杀灭工作……

  “从汶川特大地震到九寨沟地震,10年来我们看到,应急响应更迅速,救援队伍更专业,现场救治更科学,指挥调度更高效,病人转运更顺畅,病死率更低。同时,民间救援队伍更专业,信息传递更通畅,志愿者更理性,救灾效率明显提高。”省卫生计生委紧急医学救援专家组组长、省政府应急办专家胡卫建如此评价。

  期待空中救护发展起来

  ——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

  访谈

  人物名片

  李宗浩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长期从事急救医学事业,是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急救医学专家,他著有《现代医学救援》《第一目击者——一个急救医生的手记》等学术和科普著作。

  □本报记者石小宏

  “汶川特大地震的医学救援经历和经验,推动了我国现代医学救援更加科学、规范。”5月5日,在2018年中国·国际第16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暨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上,面对记者的采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说。他认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医学救援经历和经验为我们带来了立体救援意识。

  在李宗浩看来,我国是灾害频发国家,有着各种各样的灾害,这使得我国的医学救援经验丰富,在一些急救领域可以说已走在了世界前沿,但是在立体救援等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关阅读: